来源:舟山日报-舟山网
上大学以来,赵宸枫几乎每天和鱼打交道。
这个暑假,即将上大三的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门生赵宸枫并没有回家,从学校海洋生物标本馆到水族爱好者协会,再到水产码头,他每天起早贪黑,废寝忘食地做着一件事情。
照相记载鱼类样本。
8月的清晨,赵宸枫都会早早坐上开往沈家门的公交车,来到舟山国际水产城,等在码头对着远处的海平线望眼欲穿。上午是码头会合上货的时间,随着渔船靠岸,码头迅速沸腾起来,数以吨计的奇怪渔获物迅速灌满大巨细小的筐篓。这段时间是他最繁忙和兴奋的时候,来回穿梭在堆积如山的塑料筐篓之间,仔细搜寻混杂在奇怪鱼货里兼捕生物的踪迹。这类生物通常不会进入市场,一部分会成为做鱼粉的质料,另一部分则会成为码头垃圾,赵宸枫要做的就是抢先一步将它们收入囊中。
8月22日,沈家门国际水产城交易区,赵宸枫正在一堆鱼货中“寻宝”。
跑码头是极需毅力的,除了起早贪黑去接货,还要忍受各种腐臭对鼻腔沉醉式的刺激。有一次在码头收鱼的时候,还被几个码头渔贩嘲讽年事轻轻和他们来抢买卖干什么,这让赵宸枫有点啼笑皆非。对小赵来说,每一次鱼类形态学鉴定都像一次修行,观察测量、查找文献、作出定论、拍摄……一条小鱼拿起再放下,半天的时间就溜走了。
查看鱼类标本。
收获多的时候,一次就是十多条鱼,偶然候会碰到有些鱼辨别非常困难,不同资料存在冲突的环境,这就更需要耐心查阅资料、仔细比对,最晚一次甚至搞到了凌晨4点。彻夜达旦做这个事情,小赵坦言需要淹灭巨大的精力,也非常累。
8月20日,赵宸枫和老师一起处理一条旗鱼。
赵宸枫从大一开始就已着手做这个事情,希望可以或许在本科阶段完成浙江海洋鱼获整理,并创建一个数据库。目前该数据库记载的鱼类已经凌驾200种,其中在舟山收罗的鱼类凌驾100种。接下来的大学时光里,小赵说自己还会多跑跑码头,尽可能把这个图库美满到四五百种鱼类,尽可能把码头能见到的鱼类都记载在案,并在学习研究中整理出一套自己的结论。
8月30日,浙海大揽月湖边,赵宸枫正在用抄网捞鱼。
去年春夏之交,赵宸枫跟随专业科考船前去嵊泗海疆进行丁香鱼(舟山俗称海蜒)观察,在嵊泗列岛,每年五六月份是渔民持专项证书捕获海蜒的时间。除了海蜒以外,渔船兼捕上来的其他海洋生物也非常有代价,对于科研机构的研究和政府部门的渔业资源管理,都有一定的作用,赵宸枫很高兴能用上自己的知识提供一些鱼类辨别方面的帮助。
舟山博物馆“这里渔舟”特展,其中的红斑斗蟹标本(左)由赵宸枫收罗并制作。
赵宸枫学的是养殖学专业,在本科阶段,养殖专业大概水产类专业并没有那么局限,专业内容更偏向海洋资源环境和海洋生物,课程都会涉及鱼类学。小赵想在这个分支下不绝做精做细,本科不筹划限定自己的方向,所有感爱好的内容都想去接触一下。
绘制鱼图。
对于秘密莫测的海洋世界,人类所把握的知识还非常有限。而在赵宸枫手里的鱼类标本像是一扇小小的窗户,让他得以一窥这拥有数十亿年历史的庞然大物的一缕荣光。
在舟山博物馆观看鱼类标本。
赵宸枫说,在码头繁忙的时间里,他经常会想起在台州农村的童年时光,自己穿梭在山野田间寻找形态各异的昆虫,那种不知疲倦的满足感和现在如出一辙,大概和大天然的缘分早在那个时候就结下了。
老师们经常感慨“鱼类的形态学研究并不是一门非常前沿的学问了”,但赵宸枫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:有一个年轻人,正试图用稚嫩的镜头和学到的知识,加上一份的坚持,将海洋的“尘埃”永久收藏……
本文来自【舟山日报-舟山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。
ID:jrtt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