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次募资后,源码的管理规模达到350亿元。随之而来的问题是:源码的投资、运营能力和规模是适配的吗?
先看过往业绩。此前消息表现,截至2021年,2家源码成员企业估值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,3家估值凌驾100亿美元,20多家估值凌驾10亿美元,8家企业实现IPO,为投资人实现回报凌驾200亿元。
再看组织力建设。在VC行业,曹毅大概是为数不多率先提出“组织力”概念的人。大概是受到了他的老友张一鸣“Develop a company as a product”的影响,曹毅几乎在每一次重要讲话中,都会提到组织建设上的变化和成长。“我们想打造的是一个特种队伍。”曹毅此前谈到,独行侠、作坊式机构的份额一定会被挤压地越来越小,“组织的力量才能形成竞争力、长期的生命力、创新力。”
目前,源码资本已从曹毅单枪匹马进化到超100人的团队,其中7位合资人,投资团队超30人,而能够独当一面的有10多位投资人,曹毅称之为“10多个投资引擎”。据36氪相识,近五年源码还一直探索在投资行业建设“智能组织”之路,试图实践传感、计算、实行的有机协作并不断进化。 除了组织力,源码很喜欢夸大投后——投后服务到底有没有大概做到体系化?这曾是一个颇受行业质疑的话题。源码的做法是:通过建立投后服务“需求、供给和流通”模型,构建体系化、产品化的服务框架,已经输出了10大功能模块的28套投后服务产品,好比被投企业“码会”、分享知识的“码脑”,而这背后是多达30多人规模的投后团队。 有一定的投资实力将规模做大、也有相匹配的组织能力,那么在2021年的一级市场,到底能否吞吐这么多的钱?从上半年的一级市场看,IT、生物技术/医疗康健、半导体及电子装备、互联网四大领域的投资数量、投资金额与其他行业明显拉开差距,半导体、生物医药、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成为一级市场追逐热门。
而源码自2014年成立以来,投资了凌驾300家企业,涵盖产业数字化、人工智能、呆板人、先进制造、绿色发展、企业软件、生命科学、新消费及新品牌、出海等行业,其中80%为早期阶段进入。且多线并进,“投早投小投科技”与“成长期”并举。好比近三年来,源码尤其喜欢在人工智能及呆板人、底子软件及应用软件、集成电路、空天技术等重点技术创新领域“扫货”,还在生命科学、绿色发展、新能源方面加速投资。
在2021年源码资本CEO年会上,曹毅曾说,源码就是想去不断地做难而准确的事情,敢于投资“非共识”、投资“质变”。这是源码选择早期和成长期并重背后两套成熟的投资逻辑:早期投资“非共识”,也就是“现在的边缘、将来的主航道”。成长期投资于”质变”,即一家公司的“第二曲线”。 对于源码来说,这两件事已经成为重要水平不亚于投资回报的核心武器了。